摘 要: 中國古代詩詞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歷史長河中不可或缺的一項文化保障,更是藝術基礎。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當前中國很多古代詩詞已經逐步與現在的音樂相融合,進而形成了一種全新的聲樂藝術。現階段,聲樂藝術的理念和技術在不斷地發展,利用現代的流行音樂對中國古典詩詞藝術進行重新演繹與創作,這是對中國古典詩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同時也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通過互聯網、通過音樂文化了解了中國古典詩詞藝術,將這一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長久地傳承下去。
關鍵詞: 美學視角; 中國古典詩詞; 藝術歌曲; 演唱分析;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在歷史的長河中,很多古詩詞的樂譜都已經遺失了,然而有少數的古典文學作品仍舊很好地保存了下來。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下,利用已經被保存下的中國古典詩詞譜上全新的樂譜,既可以滿足當代作曲家的創意,同時也可以借鑒西方的創作手法,使得傳統的作品與現代音樂相融合。
一、中國當代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特征
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在演唱時,擁有非常明顯的演唱特征,想要提高演唱的效果,并且提高演唱的美學質量,需要對演唱特征進行深入分析,其中包括了以下三種:第一,在演唱時要求演唱者體現音律之美。所謂音律之美是中國古典詩詞在創作時本身十分講究合轍押韻,十分注重形式上的音律之美。中國的大部分古典詩詞在押韻這一特征上做到了淋漓盡致,需要根據中國古典詩詞的特征,在創作時將旋律與詩詞之間的韻律相結合,從而展現出中國古典詩詞中本身所蘊含的韻律美。比如在演唱《琵琶行》時,其中有一句歌詞“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其本身的韻律特征相對明顯,在譜曲時要注重旋律與詩詞之間的結合,彰顯出中國古典詩詞在創作時的獨有韻味。第二,演唱過程中應表現出古典詩詞本身所蘊含的意境之美,中國很多古典詩詞在創作時是根據當下的情景進行創作的,使得整首古典詩詞能夠體現出不同的環境,給人以不同的感受。讓古典詩詞的魅力與意境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人們面前。第三,在演唱過程中應融入自己對作品的理解,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在創作與演唱過程中的審美理念一直在變化。我們應根據音樂作品的更新以及各式各樣不同的技法手法,將現代音樂作品融入古典詩詞的藝術發展中,始終保持古典詩詞藝術歌曲所蘊含的旺盛的生命力,創造符合時代發展的古典詩詞藝術歌曲演唱方式,需要讓演唱的質量與演唱的效果不斷地提升,這也是在美學視角下分析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演唱時所具有的獨有特征。
二、中國當代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要點
(一)掌握演唱技術,抓住作品風格
在美學視角下分析中國當代古典詩詞藝術時,演唱者應始終把握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要點。在演唱任何一首古典詩詞歌曲時,都應該準確地把握住作品本身所具有的風格。在中國當代古典詩詞以及中國傳統的古典詩詞藝術歌曲中,其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并且在情感色彩上帶有不同時期的特點,以及作者在創作時的想法。這種情況下需要提高演唱者本身的基本功,并且演唱者在演唱之前,能夠對本次所演唱的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進行深入分析,了解歌詞中所蘊含的內容和情感,演唱者在平時的學習和積累中,不斷地去練習和實踐,進而培養出扎實的基本功,滿足在實際演唱中的藝術需求。演唱者每學習一首新作品,需要對作品的藝術風格、語言曲調等特點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分析、借鑒其他人在演唱這一首古詩詞時的演唱方式,領悟古典詩詞中所蘊含的情感共鳴,找到最能夠展現這首作品的演唱音色、情感表達支點、共鳴腔體的運用以及藝術處理的手法,通過準確地把握作品本身所蘊含的歌詞與旋律,掌控聲音的力度以及氣息的強弱,進而將這一首歌曲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人們面前。人們在聽到這一首古典詩詞所改編成的藝術歌曲時,能感受到古典詩詞中所蘊含的情感,同時也能夠感受到演唱者本身對該歌曲的理解。將兩種感情融合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觀眾對于這一首詩詞的共鳴,從美學的角度進行分析,如果演唱者并不理解本首曲目中的內涵,就更難以在實際演唱時將作品中的美學展現給觀眾,美學需要的是演唱者最扎實的基本功,才能夠在這一基礎之上不斷深化。
(二)提高文化修養,把握作品情感
中國古典詩詞歌曲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其情感的表達相對含蓄且委婉,大都用文言文寫成,語義晦澀。在這一階段下,需要演唱者本身具有非常豐富的情感,其自身的文化素養需要不斷提高,演唱者在演唱之前的日常生活以及日常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大量地閱讀中國古典詩詞以及當代的詩詞作品,陶冶自己的情操,能夠了解到每一首不同的古典詩詞中所蘊含的情感、作者在當時的生活狀態等,日積月累地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確保自己在拿到一首全新的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時,能夠在短時間內了解作者的想法,能夠將作品中的情感與自己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不斷地去領悟。只有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內涵,才能體會古典詩詞原作者與歌曲創作者的思想情感,準確地把握情感本身所蘊含的基調。無論是情感展現或者是讓觀眾為情所動,其目的都是通過一篇作品將作品中的真情實感準確地傳遞給觀眾,并且讓觀眾能夠在這一基礎之上產生非常強烈的共鳴。這是在美學視角下提高演唱效果的最佳方式。
(三)置身作者的生活環境之中,把握作品韻味
中國很多古典詩詞作品言簡意賅,但是其所蘊含的含義卻十分深遠,需要演唱者在演唱一首作品前對作品進行反復琢磨和細致分析。特別是對于中國古典詩詞而言,中國古典詩詞作者所在的環境與現階段的生活環境有著非常大的區別,有一些作品之所以能夠世代相傳,是因為當時作者所處的環境以及作者的身心感受,引起了現階段人們的共鳴。比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句話所表達的是作者對于國家的期待以及在亡國時的悲傷之情,人們之所以會對這類作品產生非常強的共鳴感,是因為人們在困苦的情況下,難以去抒發自身的感受,甚至認為自己的抱負難以實現。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失敗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人們對自己難以去把握的事情,會以一種移情的態度,認為身邊的事物也變成了與自己當下的感情相同的狀態,進而表現出一種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的狀態。
為此,作為演唱者在演唱之前,需要了解作者當時所處的環境,并且盡可能地去體會作者當時的內心情感、作品所蘊含的意義與內涵,做到腦海中有作品、有情景,而心中有情感。再比如在演唱《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這首作品主要展現的是作者當時無法與家人團聚,進而出現了“對影成三人”的想法。在這一階段中,演唱者應深刻地了解作者李白當時的情感狀態,以及他的家庭背景、內心活動等,才能夠更好地去理解本篇古詞中所蘊含的情緒。演唱者更需要考慮在演唱時的節奏、旋律、和聲等各個方面,深入研究作品,深刻地理解和認知作品本身所蘊含的內涵以及韻味。最后將作品的情感特點更加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聽眾面前,找到詞曲結合的最自然、最切合的方式,同時也可以用裝飾音來抒發作品本身所蘊含的情感,將作品完美地演繹出來,展現在聽眾面前。
(四)多元化風格演繹古典詩詞藝術歌曲
我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在演唱與創新譜曲的過程中,呈現的是一個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不僅有相對雅致的吟唱,同時還有民間戲曲、現代流行音樂與其相融合等各式各樣不同的演唱方式。現代的審美主義不斷地豐富了中國古代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方式。比如由宋代詞人蘇軾所創作的《水調歌頭》,在演唱時不僅有民族風格的演唱版本,而且也可以用現代流行音樂的演唱方式去演繹。在演唱時,能夠讓人們體會到詞曲的韻味以及意境,從而感受到演唱者本身所具有的深厚演唱功底,將《水調歌頭》這一首詞曲中本身所蘊含的情感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人們面前。不同的人在演唱時給人的感受是不同的,比如鄧麗君女士在演唱《水調歌頭》時,給人一種如水一般的純凈,并且讓人感受到了溫暖,這是溫柔多情的感受,讓《水調歌頭》這一首詞中所蘊含的悠遠綿長的意境更加明顯地展現了出來。選擇不同的演唱方式,會帶給觀眾不同的審美感受。再比如由宋代詞人李清照所寫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這一首詞,在改編為現代人所喜愛的流行音樂時,同樣可以讓人們感受到“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的孤獨和寂寥。為此,演唱者在演繹作品時,采用了多元化的演唱方式。在多元化演唱理念的指引下,能夠讓中國古典詩詞中的情感與現代人的情感相融合,這樣既能豐富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方式,也能讓越來越多的人感受中國古典音樂中的古典詩詞與現代情感相融合的美。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其在文字上十分優美動聽,并且在意境的表達上十分深遠唯美,具有無盡的魅力與表現力,同時也展現了中國優秀的古典文化。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在傳統音樂中擁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演唱者在實際演唱時如果不能正確理解古典藝術歌曲本身所蘊含的內涵與韻味,將不能傳承和發展中國古典詩詞藝術歌曲。為此,演唱者需要提高自身的演唱技巧,明確每一首不同的作品在實際演唱時的演唱方式、演唱特點,通過不同的演唱風格體現出作品本身所蘊含的思想感情與文化內涵。在演唱時,演唱者要將高超的演唱技巧與古詩詞韻律相融合,展現出中國古典詩詞歌曲本身所蘊含的魅力,讓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欣賞中國古典藝術歌曲,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參考文獻
[1]李人亮.中國“五四”時期藝術歌曲的美學價值與演唱意義[J].人民音樂,2007,(8).
[2]馬萌.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審美特征與美學價值[J].大眾文藝,2019,(17):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