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3楊增新時期流民的來源與應對策略
流民是指:喪失土地而無所依歸的農民;因饑荒年歲或兵災而流亡他鄉的農民;四出求乞的農民;因自然經濟解體的推力和城市近代化的吸引而(盲目)流入城...[全文]
2020-11-13明代章回小說中襲舊文的意義探析
本文所說的“駢散文”,近于四部“集部”中與“詩”相對的“文”,類于現代文體四分法中的“散文”。也就是說,本文中的“駢散文”是指“小說”“戲曲...[全文]
2020-09-22古新疆地區蠶桑技術的興起發展及其西傳
中國養蠶技術的發展與傳播是世界農業科技史和中西交通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不僅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還提高了世界許多國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加強了各...[全文]
2020-09-22中世紀諾里季在英國轉型時代的變遷
轉型時代英國經濟發展的軌跡,在某種意義上可以概括為近代工業城市的崛起和中世紀傳統城市的衰落與轉型,即中世紀時期身兼農產品集散中心、社會文化中心...[全文]
2020-08-0420世紀60年代中西方服飾的比較分析
60年代初期,由于天然災害的降臨,農業作物產量急劇下降,在食不果腹的情況下,服裝基本的實用性滿足不了,對審美意識就更加薄弱了。...[全文]
2020-08-04正義敕令的內容、適用對象及實施效果
古巴比倫王國通過頒布正義敕令來應對經濟社會危機往往基于一些人員和機構負債累累、無法正常運轉的現實,屬于被動地恢復先前的經濟社會關系,而不是主...[全文]
2020-06-15冷戰后國際地緣關系與中國地緣戰略選擇
相較于“地理”,“地緣”一詞突出強調人類社會的相互關系。自私有財產和階級形成以來,地理與政治的互動趨于頻繁,地緣政治是人類社會最早形成的一種...[全文]
2020-06-15我國宋代“耕讀文化”的形成探究
我國古代始終是農耕時代,所孕育的自然是農業文明。這就決定中國文化有著濃重的農業、農村、農民色彩,中國農業有著知識分子的廣泛參與,或言農村、農民...[全文]
2020-04-23劉禹錫郎官期間的詩文創作探究
劉禹錫是唐代郎官群體里名氣最大的一個,主要是他的郎官意識非常明顯,郎官生涯跨度時間最長,而且中唐人說起劉郎往往就是特指劉禹錫。他的《玄都觀桃花...[全文]
2020-04-23蘇聯食物購買證政策下民眾的糧食供給探析
衛國戰爭是俄羅斯凝聚民心、弘揚愛國主義的寶貴歷史資源1,也是史學界不衰的熱點問題之一。近年來,國內同仁在這方面的研究愈益深入,表現為將目光向下,...[全文]
2020-03-04唐宋時期竹政制度的發展變遷探析
單純針對具體竹產業、竹木稅等對象的考察似乎并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整個時代對竹木資源的管理狀況,故而筆者試圖效仿歷代馬政、鹽政等制度概念,將其總...[全文]
2020-03-04郟亶治水思想的主要內容與評價
郟亶自幼勤奮好學,嘉佑二年(1057)科舉中第,授睦州團練推官,知杭州于潛縣,然他并未赴任做官,而是返回家鄉實地勘察浙西地區的田地、河流狀況,精...[全文]
2020-01-14宋代文獻中常見的多種山棚稱謂探究
山棚作為研究主題,與其內在含義緊密相連。歷史上的山棚主要有兩種含義,分別代指流民群體和娛樂設施。現有研究成果亦主要圍繞以上兩種含義展開。...[全文]
2020-01-14英國18世紀少兒出版行業興起的原因與影響
專業兒童書籍的出版,改變了兒童的閱讀狀況,他們在游戲中、在玩耍中閱讀,少兒的閱讀興趣日益濃厚。閱讀豐富了兒童的精神生活,不僅成為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全文]
2019-12-13北魏內河航運格局與運輸干線探析
北魏在與大漠南北游牧民族的長期交往中,在鞏固與擴大北方統一的需要下,偏重于畜牧業與陸運,農業腹地如華北、黃淮罕見水利工程的興修[32],致使內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