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沈區域愛國教育資源的特點及其應用于思政教學的措施
發布時間:2014-04-23

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永恒不變的主題。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在反抗列強侵略的英勇斗爭中,在我們遼沈地區,留下了一批極為珍貴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但是目前對于遼沈地區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的地域性和時代性的研究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中的實踐應用舉措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對大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對弘揚民族精神,培育大學生的理性愛國情感,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這也正是本文的意旨所在。
一、遼沈地區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的地域性、時代性特點
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在遼沈地區所形成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具有全國其他地區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的共性,又體現了遼沈地區鮮明的地域特色,而且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它真實反映了我國各族人民英勇反抗外來侵略者,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悲壯歷史,同時又栩栩如生地再現了我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轟轟烈烈進行鞏固人民政權與開展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輝煌歷程。
(一)遼沈地區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帶近代以來我國人民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保家衛國英勇斗爭的鮮明印記
近代中國遭受西方列強的鯨吞蠶食,在東北,日俄帝國主義尤其是日本侵略者的瘋狂掠奪,留下了鐵的罪證。如已被列入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還有旅順萬忠墓紀念館、日俄旅順監獄舊址博物館、撫順平頂山慘案遺址紀念館、阜新萬人坑死難礦工紀念館等。
這些帶有濃厚歷史痕跡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記錄了外來侵略者對我國進行軍事侵略、政治控制、經濟掠奪和文化滲透的罪行,也是我們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中國人民從來不畏強暴,在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英勇斗爭中,遼沈地區涌現出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留下了光輝的斗爭業績。本溪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朝陽趙尚志紀念館等再現了抗日英雄的悲壯形象;沈陽的中共滿州省委舊址紀念館等反映了我國各族人民同仇敵愾,保家衛國的堅強意志。這些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不僅是那段烽火連天的戰爭歲月的凝結,也是我們今天告慰英靈的殿堂,更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部活生生的教材。
(二)遼沈地區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具有中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明顯印記
新中國成立后,遼沈大地出現了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局面,逐步建立起以鋼鐵、機械、電力、煤炭等為重點的工業基地。在這一過程中,遼沈地區的工業建設既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關注,也得到了其他地區的大力援助,被譽為共和國長子的遼寧為新中國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同時遼寧的工業發展歷程也記錄著國家改革發展的時代脈搏,經歷了國有企業改革的陣痛時期到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嶄新篇章,形成了具有中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明顯印記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如本鋼博物館、鞍鋼博物館等等。這些非常珍貴的資源,不僅向人們生動地再現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也讓當代大學生感觸著時代發展的脈搏,體會自身所肩負的歷史使命。
二、遼沈地區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舉措
(一)廣泛利用課堂教學融入遼沈地區愛國主義教育生動案例
課堂教學目前仍是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陣地。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中,要求教師能恰如其分地結合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近現代中國的國情與歷史,將學生身邊所熟悉的遼沈地區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合理有效地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通過報紙雜志、廣播影視等傳統媒介以及電腦、多媒體、互聯網等現代傳媒將這些寶貴的案例直觀生動地展現給學生,使愛國主義教育超越了單純的一般說教,提高了課堂的吸引力。
(二)因地制宜合理開發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在中華民族為爭取和平與民主、反對專制與侵略而進行的不屈不撓的斗爭中形成了愛好和平、反對侵略的偉大民族精神;在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形成了樂于奉獻、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所有這些,在今天都成為我們對當代青年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素材,必須根據實際合理開發和利用遼沈地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充分發揮其直觀性、感染力和說服力的作用。
民族精神的培育不僅需要深刻的課堂理論的闡述,更需要生動事跡和高尚人格的熏染,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開發與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過程中,要注意做到以下方面:提高思想認識,增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進一步挖掘愛國主義的精神內涵,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注重改革創新,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進一步拓展教育功能,努力擴大愛國主義教育的覆蓋面和影響力;逐步優化內部管理,提高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
(三)組織學生實地參觀考察,親自感觸愛國主義教育的激勵作用
高校在組織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實地參觀考察的過程中要做好如下方面的工作。教育基地的選擇要有明確的目的性、針對性和可行性,思政課教師要事先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參觀,做到目的明確,有的放矢,避免走過場或搞形式主義;參觀前要做好周密的計劃,制訂詳細的計劃書或可行性報告,重點解決好外聯工作、分批分組、帶隊負責、出行方式路線、財務預算、安全保障等工作;參觀結束之后,應及時組織學生進行思想交流和歸納總結,可通過主題班會、座談會、演講、征文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形成理性認識,強化愛國主義教育的激勵作用,引導大學生逐步形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斗的思想信念。
總之,遼沈地區愛國主義教育資源使遼寧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中加強大學生的愛國情感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對每一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課題,要進一步深入開發利用這些資源,將中華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內化為青年大學生的一種精神境界,從而達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參考文獻】
[1]陳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郭開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教學[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08
[4]蔡國英.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切實抓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建設管理和使用工作[J].共產黨人.2012.05
下一篇:革命老歌中蘊含的愛國情懷